從IG到WhatsApp群組,MBTI(邁爾斯-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)無疑是近年來最熱門的「自我認知」工具。當人們興奮地分享自己的 INFPESTJ,並從中找到歸屬感時,我們似乎都渴望透過這四個字母來解鎖人生的奧秘。

然而,在無數關於性格的討論中,老是常出現的題目或許是:「MBTI 邊類人最醒?」這個問題緊抓著我們的好奇心,似乎暗示著四個字母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認知的高低。

單憑MBTI這個分類標籤,真的足以概括你複雜的內心世界嗎?


從流行標籤到科學基礎:重新認識「性格」

在心理學的專業領域,我們知道 性格(Personality)不僅僅是決定你喜好社交或偏愛獨處的簡單二元分類。性格是一個複雜的體系,它與我們表現出的智力(Intelligence)和認知能力息息相關。

單純的性格分型,雖然容易理解,卻往往無法解釋為何兩個擁有相同「性格類型」的人,在工作表現、情緒管理或應對壓力上的結果卻大相逕庭。


詳細分析:性格與智力,在「特質層面」的深度理解

近年來的研究,包括學術界對性格與智力的深入探討,均指出一個關鍵結論:性格與智力的關係,在「特質細分層次 (Facet Level)」才能得到最佳理解。

這意味著,與其著眼於籠統的五大性格特質(如外向性、盡責性),我們更需要深入探究每個特質下的細分特徵(Facets)。智力的高低並非由你的MBTI類型決定,而是取決於你如何運用這些細微特質去輔助或阻礙你的認知能力。

這三種層次的不同理解,會直接影響你的自我認知:

  1. 類型層次(Type Level): 籠統的「標籤」(如 MBTI 類型)。
    • 潛在風險: 易產生標籤化思維,將自己或他人固化在框架中。
  2. 特質層次(Trait Level): 寬泛的「維度」(如大五人格的盡責性)。
    • 認知價值: 提供大方向上的自我理解,但缺乏實戰指導意義。
  3. 特質細分層次(Facet Level): 深入的「傾向」(如盡責性下的條理性自律性)。
    • 潛能發掘: 真正揭示性格如何與你的認知能力互動,幫助你找到發揮優勢或克服盲點的精準切入點。

以 MBTI 維度理解「細分特質」

MBTI 將性格分成四對維度,每個維度都是一個連續光譜。你的類型取決於你落在哪一端。但當我們深入探討時,你會發現差異藏在細節裡:

MBTI 維度 (Dichotomy) 類型分類 (Type) 「細分特質」的差異點 (Facet-like Differences) 潛能發揮的差異
E – I (外向/內向) 兩位 E 人 (外向者) 一位 E 可能高於「社交性」(喜歡大型派對),另一位 E 可能高於「熱情度」(只喜歡深度的一對一互動)。 雖然都是 E,但前者的智力更易在廣泛人脈建立中發揮;後者則在深度關係維護中展現情商。
S – N (感覺/直覺) 兩位 N 人 (直覺型) 一位 N 可能高於「想像力」(擅長藝術創作),另一位 N 可能高於「概念連繫」(擅長複雜理論建構)。 雖然都是 N,但前者的思維導向是發散創新;後者則偏向抽象邏輯
T – F (思考/情感) 兩位 T 人 (思考型) 一位 T 可能高於「客觀分析」(擅長數據分析),另一位 T 可能高於「原則堅守」(更重視邏輯的一致性和公平)。 兩者都追求理性,但一個更擅長實證決策;另一個更擅長道德判斷
J – P (判斷/感知) 兩位 J 人 (判斷型) 一位 J 可能高於「規劃與組織」(需要詳細的時間表),另一位 J 可能高於「控制與封閉」(一旦定案就不喜歡改變)。 雖然都是 J,但一個是系統化組織者,另一個則是堅決的執行者

為什麼這比單純的四個字母更重要?

我們在輔導中發現,當案主說:「我是 J人,但我對人生規劃很掙扎。」這時,INFJ 這個標籤並不能解釋問題,但細分特質可以:

  1. 排除誤解: 如果這位 INFJ 在 I/E(內向/外向)維度上是極端的內向者,他們可能會因為社交過度耗能而導致精力不足,這會間接影響他們的盡責性(J)的發揮。
  2. 精準定位: 如果問題在 J/P(判斷/感知)維度。儘管他是 J 型,但他可能在 J 下的「自律性」細分特質上得分較低,但「目標設定」特質卻很高。
    • 治療對策: 我們不需要改變他的 INFJ 類型,只需要專注於透過輔導強化他的自律性時間管理策略,讓他高目標設定的優勢得以實現。

總結來說,MBTI 標籤像是一張粗略的地圖,而「細分特質」才是高畫質的衛星導航。通過識別你在四個維度上的微小但關鍵的傾向,我們才能準確地將你的性格與你的潛能接軌,解決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具體「卡點」。

當你的性格特質與潛在智力無法協同運作時,你的身心便會進入「內耗」狀態,使你難以達到最佳狀態。


為你的「心理防禦力」升級:超越四個字母

了解你的性格細分特質,是開啟豐盛人生的第一步。這不僅是心理學家的課題,也是你對自我負責的挑戰。

當你從細分特質的角度理解自己,你就能開始「駕馭」你的潛能:

  1. 深入自省,告別標籤: 停止用簡單的MBTI類型定義自己。開始記錄你的日常行為模式,找出你真正展現的細微傾向,例如「我總是拖延,但一旦開始就非常專注」。
  2. 識別輔助性特質: 專注於你的性格中,哪些特質(例如好奇心情緒穩定度)能有效輔助你的學習或工作能力。將這些輔助特質發揚光大。
  3. 制定「特質補償」策略: 對於那些阻礙你發揮智力的負面特質(如衝動性),設計外部環境或行為模式來進行補償。例如,利用外部提醒工具來補償低條理性
  4. 限制「訊息雜訊」: 避免過度沉迷於網絡上對MBTI的膚淺解讀,減少接收可能引發固化思維的訊息。
  5. 尋求專業諮詢: 性格的深入探討是複雜且系統性的。如果你想準確地理解自己的性格結構、如何將你的性格優勢最大化,以及如何應對那些阻礙你發揮潛能的細分特質,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。

Leave a Comment

zh_HKZ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