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/03/2025

輔導並不同於會計、醫療、法律等行業,尋求輔導服務的人往往處於逆境中,身心都受到極大壓力及困難。此時此刻,一個專業、按專業道德行事、可靠的心理治療專業人員尤為重要。

2022年,張女士透過非牟利機構「人際輔導中心」開始接受為期約三個月的輔導服務。經過6節的輔導服務,張小姐認為輔導員有部分言行違反專業操守,包括自稱有自殺傾向、在深夜致電作出性邀請,但事後又要求張小姐將一切「保密」等等。有關言行觸及張小姐過去遭遇到的性暴力創傷,並感到情緒失控。

2023年初,張小姐向人際輔導中心投訴輔導員,並提供錄音、短訊對話截圖等作為證據;機構在同年6月確認輔導員涉嫌違反專業操守,並已經辭職。同年9月,張正式向香港心理學會作出投訴,望學會能進一步防止該名輔導員轉職並繼續提供輔導服務。可惜,張小姐的投訴一直石沉大海,未見學會採取任何實質行動。

2024年2月,張小姐網上搜尋時發現,該名被指違反專業操守的輔導員疑瞞報被開除會藉一事,現時正於聖方濟各大學任職高級輔導員。張遂聯絡媒體揭露事件,引起公眾關注。

談論專業守則時,我們一般可以美國心理學會(APA)作參考。APA成立於1892年,制定了心理學專業倫理守則,規範心理學人員的行為,確保服務符合道德和專業標準。同時,APA提供會員專業指導、資源、培訓以及持續教育學分等福利,促進心理健康領域的專業發展。

根據APA的《心理學家倫理原則與行為守則》(Ethical Principles of Psychologists and Code of Conduct),輔導員需遵守以下專業守則:

一般倫理原則

  1. 尊重個人尊嚴與權利:心理學家應尊重每個人的隱私、保密權以及自主權,並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視。
  2. 促進福祉:心理學家應以當事人的福祉為首要考量,致力於改善個人及社會環境。
  3. 誠信:在所有專業互動中保持誠實,包括不欺瞞、不誤導當事人。
  4. 正義:心理學家應公平對待所有人,確保心理健康服務的可及性和有效性。
  5. 責任:心理學家需負責自己的行為,並避免任何可能造成傷害的行為。

具體倫理標準

  1. 知情同意(Informed Consent):在提供服務前,心理學家需向當事人清楚說明服務內容、可能的風險及益處,並獲得當事人的書面同意。
  2. 保密性(Confidentiality):心理學家必須保護當事人的隱私,僅在法律要求或當事人授權的情況下披露信息。
  3. 專業能力(Competence):心理學家需具備提供服務所需的專業能力,包括接受相關教育、培訓及督導。如果自身能力不足,應進行轉介或停止相關工作。
  4. 避免利益衝突(Avoidance of Multiple Relationships):心理學家不得與當事人建立多重關係,以防止剝削或失去客觀性。
  5. 評估與治療標準(Assessment and Therapy Standards):心理學家需基於科學證據和專業知識提供服務,並確保所使用的方法適合當事人的文化背景、語言及需求。
  6. 處理個人問題(Personal Problems and Conflicts):如果心理學家的個人問題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,需尋求專業幫助並適時限制或停止工作。

這些守則旨在確保心理輔導員在提供服務時維持最高的專業標準,同時保障當事人的福祉與權益。

在香港,輔導員沒有法定註冊制度,只能依賴專業團體進行規管。張小姐說,希望香港可以落實輔導員發牌制度,保障服務使用者。可是,建立一個有公信力且行之有效的制度並非一朝一夕的事,需要有學界、政府、司法機構等協作,才能確保制度不被誤用。

由於香港未有發牌制度,心理學輔導人員或會循以下途徑獲得其他國家的牌照:

1. 美國:Licensed Professional Counselor (LPC)

要求:

  • 教育背景:需完成心理諮詢相關碩士學位(通常需通過CACREP認證課程)。
  • 督導經驗:需完成2,000至3,000小時的臨床督導工作,通常需12至18個月,並在持有臨時牌照(如LPC-A)期間進行。
  • 考試:需通過國家諮詢考試(NCE)或國家臨床心理健康諮詢考試(NCMHCE)。
  • 背景檢查:包括指紋和身份驗證。

督導制度:

  • 督導需由持牌心理師或諮詢師進行,並記錄面對面的督導時數。部分州對督導的形式和內容有具體要求。

2. 英國:British Association for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(BACP) Accreditation

要求:

  • 教育背景:完成至少文憑級別的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課程,課程需符合BACP核心課程標準。
  • 督導經驗:需完成實習,包括750小時的客戶接觸時間,以及75小時的督導。
  • 註冊與資格:畢業於BACP認可課程後,可直接申請加入BACP註冊,無需額外考試。

督導制度:

  • BACP要求所有註冊成員定期接受督導,以確保專業實踐符合倫理標準。督導時間需符合BACP規定的最低要求。

3. 澳洲:Australian Counselling Association (ACA) 和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ling Federation of Australia (PACFA)

要求:

  • 教育背景:完成相關學士、研究生文憑或碩士學位(AQF 7至9級),課程需至少兩年並包含實習。
  • 督導經驗:需達到750小時的客戶接觸時間和75小時的督導,並有至少兩年後資格經驗。
  • 註冊與資格:持有ACA或PACFA認可資格後可申請註冊,並需定期更新專業保險和持續教育。

督導制度:

  • ACA和PACFA要求成員每年完成一定數量的督導和持續專業發展(CPD)。從2025年起,PACFA將引入「近期實踐標準」,要求每年達到最低實踐時數以保持註冊資格。

這些牌照均強調教育背景、臨床經驗以及持續專業發展,以確保輔導人員提供安全且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。

想像你感冒到診所看醫生,你也應該保存收據、藥單、醫生資料,以防萬一。做個精明的消費者,接受任何心理治療及輔導服務時,記緊做齊以下幾點:

一、驗證專業資格與背景

  1. 要求查看學歷與培訓證明
    • 確認輔導員是否擁有心理學、輔導或相關領域的碩士以上學位
    • 參考國際認證(如美國APA、英國BACP或澳洲PACFA),確認其是否遵守 倫理守則(如保密性、知情同意)。

二、簽署書面協議與知情同意

  1. 保留同意書副本
    • 要求簽署 服務協議,明確記載治療目標、費用、保密範圍、緊急情況處理方式等,並保留副本。
    • 確保同意書包含「資料使用範圍」,例如是否允許個案紀錄用於培訓或研究。
  2. 釐清紀錄所有權
    • 治療筆記分為 「進度紀錄」(客觀治療過程)與 「心理治療筆記」(輔導員主觀觀察)。消費者有權要求查看前者,但後者可能受隱私保護限制。

三、主動參與治療過程

  1. 要求定期進度摘要
    • 要求提供結構化治療摘要,確保透明溝通。
    • 若輔導員拒絕提供,可質疑其專業性並考慮終止服務。
  2. 記錄自身治療歷程
    • 自行撰寫 治療日誌,記載每次會談重點、情緒變化與疑問,作為後續討論或爭議的依據。

四、爭議發生時的應對措施

  1. 向專業協會投訴
    • 若服務違反倫理(如雙重關係、洩露隱私),可向從業者所屬的 國際協會 提出申訴(如APA、BACP)。
  2. 法律途徑
    • 保留所有書面溝通紀錄,若涉及財務詐騙或人身傷害,可透過 消費者委員會 或民事訴訟追討賠償。

五、社會倡議與政策監督

  1. 推動立法與公眾教育
    • 支持本地團體(如HKPS)推動 法定註冊制度,要求政府訂立心理專業的學歷、培訓與倫理標準。
    • 參與公眾諮詢,促請立法保障消費者查閱治療紀錄的權利。

總結

香港雖無法定牌照制度,但消費者仍可透過 驗證資格、簽署協議、要求透明紀錄 降低風險,並藉由集體行動推動專業化立法。治療過程中的每一份文件,都是保障權益的關鍵證據。

Leave a Comment

zh_HKZH